为助力同学们在心理情景剧大赛中绽放创意之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推出创作小贴士。从剧情设计到指导分析,从情感表达到舞台呈现,为你提供全方位指导,让心灵故事跃然舞台,展现独特魅力。
快来一探究竟,点亮你的创作灵感吧!
一、含义
心理剧是维也纳精神病理学家莫雷诺(J.L.Moreno)创立的团体治疗方法。它以大学生生活为题材,反映学生自己或他人日常生活问题情景中的角色,在宣泄情绪的同时,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心理情景剧表演运用的技术如角色互换技术、空椅技术、未来投射等可以引起大学生共鸣,帮助他们重新审视困扰自己的问题,并将剧中感悟到的技能有效运用于自身,从而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惑,获得心灵成长,这对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要素
1.第一要素是人物。指导者,亦称导演,主要是指心理情景剧的策划者或活动实施者,可以是心理健康教师、社团干部或者具有表演技能的人员。剧中演员可分为主角和配角,主角是剧情呈现的主要演员,可以由有类似心理问题的学生饰演,也可以由无类似经历的一般学生来饰演,而配角主要配合主角表演,丰富剧情内容,保证剧情的完整性。观众是心理情景剧的受教育者,在公开演出的过程中,观众能够从表演中感受其中的思想内涵。观众的评价是决定心理情景剧质量的重要因素。
2.第二要素是剧本。剧本是心理情景剧的灵魂,一般分为人物对白、旁白、独白、舞台提示等几个部分,也包括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对剧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姿势、肢体动作,表演中的道具、布景和音响效果等方面提出要求。
3.第三要素是舞台。在一般表演中需要背景、灯光、音响、道具的支持,同样,校园心理情景剧中在舞台选择上体现了灵活多样性。例如,可以根据具体需求,使其在心理课程中实现,就可以将讲台设置成舞台,进行小规模的心理委员培训,也可以把心理活动室作为舞台。根据剧情需要,背景的布置和灯光的效果要配合演员所进入的不同场景,音乐要能诠释剧情的发展,道具要能使表演更形象。
三、 实施
1.剧情设计:剧情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参与度,有效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2.剧本创作:在剧情设计完成后,要通过剧本创作把角色、背景、服装、道具、音乐及台词等确定下来。剧本创作可以发掘和培养在剧本创作方面有天赋的学生来完成以培养其创作的能力。
3.反复排练:剧本创作完成后就可以安排排练了,需要大家反复演练,熟悉剧本,不断磨合。
4.正式实施:根据剧本设定安排参加排练的学生进行表演。
5.指导分析:这一环节决定情景剧的表演是否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价值。在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有时要提炼整合剧中的心理健康知识;有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的心理问题;有时要讨论剧中人物应怎样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只有及时进行分析和讨论才能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情景剧中来,使心理情景剧真正起到启示学生的指导作用,而非流于形式。
6.总结:对同学们提出的看法建议进行非批判评论,合理地给予表扬,存在错误观念的给予纠正。
四、 技巧
1.角色交换:这是心理情景剧的最基本的创作技巧,几乎每场心理剧都会用到。尤其是一开始主角在选辅角与替身时,主角必须示范其辅角与替身的说话与举动的特点,好让成员立刻进入所要饰演的角色。此外,导演时常采用此技巧以让主角体悟辅角的心理过程。
2.镜观技巧:在某些情景中,主角可能一直很困惑、情绪挣扎、无法自拔、或是一再陷入类似的情况,此时,导演可以将主角带出场景,使他逃脱原来的境况,而让替身与辅角重复这些情景。如此可让主角有机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看整个心理挣扎的过程或紊乱的情境,进而产生新的领悟。
3.雕塑技巧:这是从社会计量技巧中发展出来的。通常,这技巧是让主角将他与家庭中成员的关系以雕塑手法表现出来。例如,某成员可能将他放在父母之间,然后将其它成员排在他的后面、或背向父母等,而这些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皆不同,或许他大哥与家人之间的距离最远,每个成员的姿势亦由主角摆布,一切完成后,即可让主角陈述整个雕塑的意义,以及对每位成员的感受,由此即可演出一出心理剧。
4.空椅子技巧:有时可以利用一张空椅子放在舞台中间,让每位成员将其空椅子想象为一位他想诉说的对象,而展开对话,如此空椅子即是一个辅角。例如,治疗师希望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上来对他生命中的某个人说几句感恩的话时,这空椅子即可代表每位成员心中的那位人士。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心理情景剧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期待大家参与这次心理情景剧大赛的创作,相信每一个故事都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的心灵世界。希望这些充满情感与智慧的作品,能在大家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精彩的作品在舞台上绽放,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