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山东省烟台市。        

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校园规划占地739亩,现有教职工560余人,在校生1万人,拥有三年制大专教育、高职和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五年一贯制、联办五年制高职等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模式,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基地。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日益增强。开展“攻坚有我在、党员作先锋”创建活动,65人次荣获省市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评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烟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烟台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扎实开展清廉学校建设,精心打造“清廉文旅”廉洁文化品牌,全力营造清朗健康政治生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种好责任田,汇聚正能量,获评烟台市教育新闻工作和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群团工作富有成效,31名教师荣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导游大师工作室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成立烟台市志愿服务学院,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专业设置契合产业发展

紧密对接山东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烟台市“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构建以“烹饪营养”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滨海旅游、文化创意”2个优势专业群为重点,“数智商贸、休闲康养、智能制造、智能控制”4个特色专业群为支撑的“1+2+4”专业发展格局。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葡萄酒文化与营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应用等23个高职专业,口腔义齿制造、数控加工、中西式面点等8个技工专业,涵盖旅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等8个专业大类,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同频共振,实现了校地良性互动、供需有机衔接。

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

多渠道纵深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人才培养新载体,被授予中国鲁菜学府、国家新闻动漫传播示范平台漫画研创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烟台海岸休闲(研究)基地、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称号。强化项目建设,增强人才培养新动力,入选“鲁菜师傅”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成立张裕文旅、蓝天文旅、张裕葡萄酒、时光坐标影视制作、中软国际人工智能、艾迪精密智能制造等9个产业学院和烟台市礼仪协会、烟台市漫画家协会,建设“烟台大姐”康养产教研究中心,优化整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丰富人才培养新形态。成立金属3D打印新材料博士科研工作站、烟台制造业齐鲁首席技师工作站、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工作站、王辛敬大师工作室、张广庆大师工作室、臧强漫画工作室、方磊面塑工作室,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创建“中国鲁菜文化与产业标准化创新平台”,开发鲁菜通用基础标准22项、服务类标准78项,中餐课程资源完成国际标准化建设与输出,正式纳入西班牙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承办“新时代·新鲁菜”创新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等重大赛事,参与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馆国庆招待会宴会鲁菜烹饪技艺展示活动,举办中韩美食文化技艺交流展示,成为传承弘扬鲁菜文化、培育一流烹饪技术技能人才、展示鲁菜国际风采的重要高地。

“四链”衔接推进协同创新

全方位拓展“政行企校”协作渠道,先后与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蓝天、张裕、中裕、百纳、杰瑞、欣和、吉斯以及烟台机场、富士康等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莱山区、福山区、蓬莱区政府和烟台综保区、长岛综试区管委等,签署战略协议、开展务实合作;发起成立全国葡萄酒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山东新鲁菜产教融合共同体、烟台市文化旅游产教融合共同体、长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教联合体,参与建设各级各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7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0个、订单班学徒班32个,推动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发挥葡萄酒文化与营销专业优势,建设葡萄酒产业数据导航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承办烟台市大学生葡萄酒文化节、“龙行高校”中国葡萄酒校园公开课,成为赋能烟台葡萄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三教”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拥有专任教师499人,国家和省、市各级技术能手110余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4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批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山东省第三批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等创新团队6个,“双师型”教师占比92%。推行混合式教学和虚拟现实互动教学,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近五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技能竞赛获奖818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203项,实现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重大突破;出版教材86部、获得专利授权36项;荣获省、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立项省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社科规划、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课题81项,获评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

德技并修提升人才质量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系统推进“十大育人”工程体系化建设及特色思政品牌建设。守牢思政育人阵地,落实党委书记、院长带头抓思政课制度,培育“阳光思政”德育品牌。近五年,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名,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教学比赛、萌新磨课及课程思政研课会二等奖以上18项。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推进“文旅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加强体育课程和特色活动,提高美育教育实效。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和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荣获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26项。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心理育人服务体系,打造“耕一亩心田,育万千蓓蕾”心理健康教育品牌,连续两年入选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高校建设项目。就业质量稳步攀升,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95%以上、留烟率50%以上(技工类9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服务满意度95%以上。学院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就业绿灯先进学校、驻烟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站绩效评估优秀等次。

 “育训并重”增强服务能力

畅通学历提升、技能深造“快车道”,被山东开放大学、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主导合作院校”。搭建技能培训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实施技术技能、金蓝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等培训项目,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第二批示范校”“全国区域终身学习发展共同体项目实验点”“烟台市高校-乡镇党校合作联盟”。“鲁菜师傅”培训项目获评“山东省十大劳务品牌”,代表省级特色劳务品牌参加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学院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金蓝领人才培训基地、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等称号,成为烟台市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烟台老年大学教学实践基地。

国际合作助推开放发展

实施“聚焦重点、做强专业、布局全球”的国际合作新战略,完善国际交流战略布局。多方联系互动,与日本兵库大学、韩国新罗大学、新加坡香阳环球厨师学院等十余所国外高校建立教师互访、学生互派、合作办学、校际共建工作机制;与韩国彗田大学签订姊妹学校协议,与澳洲中餐业联合会合作开展澳洲中餐(鲁菜)协同创新;接待意大利阿斯蒂省省长兼阿斯蒂市市长毛里奇奥·拉塞罗,希腊希俄斯市副市长乔治斯·克里斯塔基思等重要外宾来访。搭建载体平台,成立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参与国家语合中心“汉语桥”项目,策划开展驻烟外国友人来学院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落实职教出海战略和“班·墨学院”建设部署,与西班牙职业院校开设线上鲁菜国际大讲堂,推动鲁菜“出海”、文化“闹海”。探索开展国际办学,与意大利佛罗伦萨自由美术学院联合举办中意文化创意联合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创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全方位、多维度为文旅产业提供服务、增智赋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院正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全面起势、三年多点突破、五年蝶变跨越”的规划蓝图,全面激发跨越发展“新动能”,全速开辟内涵发展“新赛道”,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致力打造基于文旅产业、赋能先进制造业、辐射新兴产业、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努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实现更大职教作为、作出更多职教贡献。

(数据截止时间: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