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息相关!文旅师生热议两会

文章来源: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25-03-07浏览次数:66

春来东风劲,奋进正当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文旅师生热切关注两会盛况,畅谈感想体会。

党委书记 吕世强

2025年全国两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胜利召开,锚定高质量发展,共绘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作为高职院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两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筑牢技术技能人才的政治根基和工匠精神。紧扣山东深化部省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和烟台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发展目标,聚焦黄河战略与绿色低碳转型,以学院“多点突破、全面提升”四大攻坚工程为抓手,着力增强科研创新、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合作办学能力,大力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奋力书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务处处长 于丽

2025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宣言书”,也是“冲锋号”,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强调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将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扛牢立德树人使命,对标新一轮“双高计划”,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专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 杨建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我们学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科学编制学院“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同时,完善办学质量监测评估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分析教学、管理数据,构建“监测—反馈—改进”闭环,提升督导效能,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基础教学部教师 任宣宇

全国“两会”为国家发展绘制了新蓝图,也为教育事业带来崭新机遇。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跟教育数字化进程,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和行业动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智能制造工程系辅导员 刘美佳

春风化雨润心田,两会精神启新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我怀着热切的期待与深刻的思考关注着全国两会传递的时代强音。尤为触动我的是代表们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言。在当代学生群体中,心理育人工作已从锦上添花变为雪中送炭。我们需要构建更科学的危机预警机制,打造浸润式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正如提案所倡让心理关怀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这份以生为本的教育情怀,正是辅导员坚守初心的力量源泉。

旅游管理系辅导员 王祥旭

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一线辅导员,今年两会让我深感鼓舞与责任重大。两会强调了文化和旅游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为学生未来职业道路指明了方向。我意识到需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增强他们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感。通过组织参观红色旅游景区、邀请行业前辈分享经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助力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贡献力量。这不仅是对学生思想层面的提升,更是为行业培养有情怀、有担当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学院志愿服务总队负责人 孙梓翔

今年两会强调推进智慧农业与乡村产业升级,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以及AI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中的潜力。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时代已经为我们搭建起施展本领的广阔舞台,我将以昂扬的斗志,练就过硬的本领,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在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中践行青年使命,成为新时代“新农人”中的科技播种者。

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崔玉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加大教育投入,拓宽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使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我们生逢美好的新时代,学校一直重视产教融合与实践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今后,我将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水平,踊跃参与创业实践,启迪创新思维,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之声”校园主播 王鑫研

我对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非常关注,对“人工智能+”行动充满期待。AI技术正深刻改变教育模式,虚拟实验室和智慧课堂让学习更高效。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校园广播的主播,我将探索AI技术应用的各个场景,利用声音传递科技助力社会发展的时代强音,以开放心态拥抱新兴技术,以持续学习应对新挑战,为构建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