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职业教育新机遇 迈出学院建设新步伐————新职教法学习体会

文章来源: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22-05-05浏览次数:1621

  

5月1日,新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法)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时隔26年的首次大修。作为职教发展的法律规范,愈加充实完善的内容体系将为职教改革发展指明方向,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法治基础,护航职教走上“坦途”,使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热起来”。

新法体现了最新的发展理念,构建了更加完备的制度体系,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意义重大,对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形势利好。作为全国“十三五”时期在技师学院基础上建立的唯一一所文化旅游类高职院校,我们更需要认真研磨,准确把握职教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谋划学院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把握职业教育定位,创新学院发展行动

新法第一章第三条强调:“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是在法律层面首次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也是国家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信号。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更愿意报考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社会认可度低。新法的修订,将有力消除职业教育“低层次”的观念,职业教育的主题就是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法的施行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高度关注,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办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总结过去两年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精准落实职业改革各项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按照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方向、明确定位、明确趋势、明确目标,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梳理剖析制约学院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与对策,对学院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助推学校发展实现新飞跃。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新法指出:“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突出就业导向,强调德技并修。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其教育教学的内涵性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要根据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找准专业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通职教学生上升通道。

作为一所文化旅游类高职院校,我们要理解和把握职教发展新理念,聚焦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需求,以“文旅+”为主线,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科学布局“1+2+4”特色专业群协同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础,积极探索弹性学制和“1+X”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依托,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教法)改革;深化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全面挖掘潜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院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升级需求链的无缝对接。

三、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协同育人保障

新法第四条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应该遵循的七项原则,其中,要求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既突出了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又强调了企业参与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才能进一步抓好职业教育,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我们要按照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实施产教融合深化工程,认真分析产业、专业、企业的发展现状、需求和趋势,强化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产业融入、学科融合。要推进落实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共同开展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工作,不断提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增值赋能,真正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当下,国家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阶段,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强劲,学院也正处于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新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无疑为国家职业教育和学院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契机。我们要认真学习新法,进一步统一思想、发挥优势,迅速行动起来,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融合,共建共治,培养更多适应文化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上一篇:下一篇: